首页

南一女王

时间:2025-05-25 10:14:20 作者:【央视快评】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浏览量:57797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 陈杭)随着铜铃发出“铛铛”的响声,“大美中轴”观光巴士载着乘客开始游览北京中轴线之旅,体验壮美有序、古今交融的城市画卷。

  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一行记者登上新型仿古铛铛车“穿越时光”。走进车内,窗前悬挂的红灯笼、车顶古朴的花纹和瓦片图案,让乘客恍若置身古建;车窗上方,展示着正阳门、永定门、鼓楼等中轴线上名胜古迹的介绍。座位旁,一张张桌子上配有北京烤鸭以及豌豆黄、驴打滚等北京特色小吃。

“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采用新型仿古铛铛车,成为市民游客畅游北京的新方式。记者 贾天勇 摄

  “现在咱们的右边是大家熟悉的天坛,对面是先农坛……”随着讲解员介绍着一座座奇绝壮美的建筑,巴士驶过正阳门、永定门、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等景点。乘客边观赏中轴线的壮美景观,边品尝京味小吃。讲解的间隙,快板表演“接力”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简称“北京中轴线”)于今年7月27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北京第8处世界遗产、中国第59处世界遗产。这一消息使得本已持续火爆的北京旅游市场再度升温。

  为丰富城市观光巴士旅游的新玩法、新体验,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快速行动,经过市场调研和实地线路勘查,交旅融合跑出“加速度”,及时升级新开8条观光巴士线路,为北京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线路颇受中外游客青睐,自8月开通以来,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

  “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采用新型仿古铛铛车。”北京旅游集散市场经营管理部负责人贠海兵介绍,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1924年在前门开通,因为车头挂上了一支铜铃,司机脚踩踏板,铃铛就会发出“铛铛”的声响,提醒路人避让,铛铛车就成为北京对有轨电车的称呼。随着城市发展,铛铛车逐渐退出运营。如今,恢复绿色或棕色车身、木质车窗的仿古铛铛车,成为市民畅游北京的新方式。

“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采用新型仿古铛铛车,成为市民游客畅游北京的新方式。记者 贾天勇 摄

  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日游线首末站分别为前门和鼓楼,沿途经过正阳门、永定门、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公园、万宁桥、钟鼓楼等景点。

  据介绍,该线路采取日游和夜游2种服务方式,中途均不设站,单向运营。日游线从前门至鼓楼,每日10时至17时运营,线路长度12公里,票价50元/人,包含讲解服务,车上可选购文创产品;夜游线从前门至前门,采取游客在官方线上平台预订方式乘车,计划发车时间为每日19时,线路长度25公里,票价268元/人,包含讲解服务、曲艺表演、京味烤鸭套餐或西式简餐,车上可选购文创产品。

  贠海兵称,大美中轴线观光旅游巴士开通以来,41部铛铛车日均接待4000人次。其中“十一”国庆期间,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合计发车161车次,接待人数约45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仿古铛铛车是纯电动车,为古都增添绿色风景线。贠海兵称,车辆续航能力强,行驶中时速控制在30至50公里,乘客可以近距离欣赏中轴线沿途15处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和感受古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享受北京公交“交旅融合”项目典范带来的新变化。(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国璇)2024-2025赛季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简称“世巡赛”)北京站7日在首都体育馆迎来首个决赛日,中国选手孙龙和刘少昂分获男子500米项目冠军和季军,孙龙还摘得男子1500米项目铜牌。

“中国醋都”清徐创新食醋检测技术 保障食醋质量安全

共促生态文明建设,共绘美丽中国画卷。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华人老家”山西临汾向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捐赠书籍

“带回家最珍贵的是友谊。”林肯中学此次访华行程的带队老师琳恩·艾森豪威尔说,“我们所有人的微信好友都比出发前多很多!我今早刚查过,我微信里的新消息足足有92条。”

发掘历史文脉、记录体育故事:尚赫助力高校学子探访成都

“因为大时代里,跟她有互动的人物很多,所以我们有非常多的优秀的演员,非常多好的角色。”陈可辛表示,“希望(这部戏)出来的时候,大家看到你们喜欢的演员都有颠覆性的形象,造型跟角色都会跟他们以往反差很大。”

澳门举行2024至2025年司法年度开幕典礼

为何桂林石刻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美誉?如何通过桂林石刻触摸华夏数千年历史文脉?桂海碑林博物馆馆长吴文燕近日就此接受“东西问”专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